怡宝于2017年共赞助了271场马拉松赛事,均是通过实物矿泉水进行实物赞助,营销成本极为划算。假设一场比赛需要15万瓶水来做粗略估计,怡宝实际成本也就是15万左右,而饮用水作为运动员和志愿者重要补给来源,人均用户体验也不超过5元。
可见,品牌马拉松生意赞助经,,不同类型的品牌可根据自身定位、策略进行针对性营销。
3.互联网新玩家,马拉松只是整体营销战略一环
要说今年马拉松的新晋赞助品牌,非luckin coffee莫属。luckin coffee践行着“无限场景(any moment)”品牌战略,即参与到用户需要的任何场景需求当中去。
北马、摇滚马拉松、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,luckin coffee均是赛事主办方唯一指定的咖啡品牌,赞助马拉松,只是luckincoffee无限场景中的“运动场景”一环。

Luckin Coffee在2018厦门半程马拉松线下快闪店
另一个互联网在线教育品牌学而思成为2018镇江国际马拉松的赞助商。学而思网校副总经理冯磊表示道:“教育与体育,虽是两个全然不同的领域,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——学习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。”
新晋互联网品牌对马拉松赛事可谓“虎视眈眈”,在2019年,更多互联网品牌加入到马拉松营销,已成为必然趋势。
遥望未来,哪种马拉松营销方式能深入人心?
马拉松赞助商数量越来越多,如何能用创意吸引跑者和非跑者的眼球,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,越来越成为马拉松赞助商考核标准。
1.洞察跑者心理变化
恪守成规的赞助方式,不会适合当下的市场环境,跑者心态、中国跑步文化,也都在日新月异。例如在耐克与上马的合作中,每年不同的口号背后,都透漏着对中国跑步环境对深刻洞察。
2012年,耐克推出“上海只向前”口号,鼓励跑者积极面对生活;2013年,跑步热在国内刚刚兴起,为了鼓励更多人跑,口号变成“跑了就懂”;2014年,“跑步着迷”,意味着跑者在跑步中发现意外惊喜;……2018年,跑步潮火热发展,耐克口号又变成“上海没个够”,折腾不够运动精神成为更好的自己,让跑者将挑战变成习惯。

耐克&上马系列口号
每一年都将上海背后的跑步文化、心理变化,融入到耐克马拉松营销之中,会取得更好的效果,让人印象深刻。对于当下变幻莫测的环境,品牌更要关心跑者需求背后的价值观念,也许是一个突围的好方法。
2. 品牌融入马拉松故事
今年新晋品牌之一的瑞幸咖啡,用一篇“紧急寻找北马5004号选手”文章,成为了北马前夕刷屏创意营销案例。用故事角度讲述马拉松赛事,不失为一个充满趣味的叙述方式,虽然文章中有些不符合马拉松“规范”,但某种意义上来看,也拉近了大众对马拉松的关注度、好感度。
面对越来越挑剔、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消费者,品牌需要结合自身特点,因地制宜构思出一个好创意,也是与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方式。
3.事件营销引发抢购潮
东京马拉松有将近30个赞助商,而都乐(Dole)却凭借“一根香蕉”火遍全球,直接带动了都乐在日本的销量。
回到2017年的东京马拉松,都乐推出了一款可以在香蕉上写字的、可食用无色墨水笔,用这款笔在香蕉上书写,5分钟后就可以出现棕色字迹。他们宣称这支笔是香蕉届的“革新”。在涩谷地铁站前的贩卖机,只要购买一根都乐香蕉,就可以得到捆绑售卖的香蕉笔,很快香蕉被抢售一空。

被抢空的Dole自动贩卖机
充满噱头的产品,还是能够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,突破跑者圈层,让大众觉得好玩有趣。
马拉松的体育营销,关键是品牌与赛事之间的契合度,是否通过跑步而建立了一个沟通体系,如果能精准洞察跑者需求,用创意和诚意让跑者、大众对马拉松赛事有一个全新认知,制造有价值的社群关系,独创自己的营销对话方式,方可在马拉松营销战役中,拥有一席之地。
马拉松赛事在国内的发展还远远没有饱和,营销站早已悄然打响。随着国务院发布“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”意见,指出,目标到2025年,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,推出100项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,如今已经越发火热的马拉松,还将获得更好的契机。
2019年即将来临,在《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》的指引下,马拉松赛事将朝着1900场与超过1000万人次进发,在这个超千亿产业规模的舞台上,品牌无疑也获得了新的机会。
面对充满想象的马拉松营销战场,无论是老玩家、还是新品牌,都尚有机会可以玩出新花样,以马拉松为支点,撬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流。
2019,马拉松营销的热战场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?
更多精彩内容,关注钛媒体微信号(ID:taimeiti),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(编辑:重庆站长网)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