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的信息流之路,就是张小龙的套路
张小龙曾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回应过:“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(去做信息流),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所谓有信息流。订阅号就是一个集合,我们想过改善阅读效率,跟信息流是两回事。只会改善阅读效率,信息流可以去‘看一看’。” 订阅号的呈现方式严格来说的确不是信息流,而是将订阅号“微博化”: 基于顺序 Timeline,以“关注”作为推送依据折叠掉三条及以上的推送以卡片形式呈现头图和标题,形成“即时满足” 只要你足够耐心,你总有把推送刷完的一刻,这和头条类的产品有着本质区别。 所以,订阅号改版只是进一步榨取订阅号的“杀时间”潜力,但微信依然不能提供类似抖音这类头条系产品“停不下来”的使用体验。 所以微信更新的逻辑是什么 1.进一步抢夺用户时间: 引导用户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内容上,提升阅读体验,这是第一步。 比如,订阅号的“信息流”实质上是在简化阅读步骤,缩短用户的使用路径;之前更新的“可以把浏览的文章缩小为浮窗”能随时提醒用户“你还有未读完的推文”,有助于降低内容的跳出率。 为用户提升获取优质内容的效率,这是第二步。 “订阅号”本身已经是极其深入人心的定位,重点落在“订”上,与已经在大陆互联网绝迹的 RSS 本质上是相同。所以,在订阅号中通过兴趣匹配的方式为用户提供“猜你喜欢”的内容并不聪明。 而相反的是“看一看”是一种小样本的、基于社交关系的“内容分发”。这一逻辑非常类似在 Google Reader 中推出的“Friend's shared items(朋友分享的文章)”的功能。 所以,“好看”本质上是一种投票打分的机制,帮助用户判断内容质量,在订阅号、朋友圈以外,专门为用户打造一个“优质内容池”,同时还解决了订阅号时间流此前的内容局限问题。 2.重新激活订阅号的内容生态 微信红利期已过,马太效应严重已经是微信的一大难题。 头部大号,如咪蒙新世相等,牢牢地把控着公众号的流量;而众多其他公众号,即使有很好的内容,但由于错过了前几年的微信公众号增长红利期,流量也十分有限。倒金字塔式的流量分布,稳定却难以再大幅增长。 内容生产者“出头难”,新生内容获客成本高,导致微信内容生态丧失活力,这是微信必须改善的问题。 订阅号时间流是第一步,目的是“平衡”。将大号与中小号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,全部按照顺序时间线呈现,弱化品牌,强化内容,以期平衡大号与小号的曝光度。 (编辑:重庆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